元曲四大家是指哪四位?( 二 )


为了适合戏剧的演出,王实甫把董解元所改编的莺莺故事重新调整 。其中最重要的,是对故事的题旨作了新的改造 。
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把唐传奇《会真记》改写为青年男女为了争取婚姻自由大胆地和封建家长展开斗争的作品 。董解元强调:“自今至古,自是佳人,合配才子 。”他把莺莺对张生的爱,与“报德”连在一起 。莺莺的自我表白是“报德难从礼,裁诗可作媒;高唐休咏赋,今夜雨云来 。”董解元尽管歌颂年青人对爱情的追求,但又竭力表明他们的越轨行为有其合礼的一面 。他所塑造的莺莺是深受封建思想束缚,而又羞羞答答地追求爱情的大家闺秀 。
在王实甫笔下,张生、莺莺固然是才子佳人,但才与貌并非是他们结合的唯一纽带 。王实甫强调,这一对青年一见钟情,“情”一发难收,受到封建家长的阻梗,他们便做出冲破礼教樊篱的举动 。对真挚的爱情,王实甫给予充分的肯定,认为它纯洁无邪,不必涂上“合礼”、“报恩”之类保护色 。如在第五本第四折的〔清江引〕一曲中,他鲜明的提出:“永志无别离,万古常完聚,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 。”他认为爱情是婚姻的基础,只要男女间彼此“有情”,就应让他们同偕白首;而一切阻挠有情成为眷属的行为、制度,则应受到鞭挞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