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矩和爱》读书个人心得感悟( 五 )


在全书后半部分中,我们可以读到更多细节方面的规矩要求 。这里的规矩是为孩子设置的规矩;这里的规矩是真正带着爱的温情;这里的规矩是目标明确的教育方式;这里的规矩是时刻培养孩子茁壮成长的衡量准则 。
每个孩子都是美好的未来 。他们理应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呵护 。而方法何在呢?《规矩和爱》这本书给了我们最好的提示,让有爱的“规矩”时刻伴随他们的成长 。
《规矩和爱》读书个人心得感悟9
鼓励孩子自由发展和探索,尊重孩子的天性;引导孩子拥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态度,拥有快乐生活的能力 。
还有一点,我觉得挺重要的,那就是立“规矩”前,父母一定要做到,做规矩的过程一定要以一个享受和玩的心态来面对 。例如刷牙,我都是当着孩子面刷牙,让他参与进来帮妈妈们刷牙,然后趁势告诉他自己也可以刷牙,但是需要妈妈帮忙 。现在,喝奶、漱口、讲绘本、牙线、刷牙、涂护牙素,对我儿子来说是一个很自然的程序,如果少一样,反而他还会告诉妈妈,他要坚持 。
孩子兴许生来就是改造父母的 。时至今日,身边的朋友没有一个人预料到我会成为这样的母亲,我想着就是孩子给我的改变,愈发懂得面对一切该有一个怎样的心态 。现今社会有很多极端伤人事件,很多人在抱怨社会环境不好的时候,有没有想到家庭教育的缺失是一个人情商能力低的一个因素?情商教育有很多因素,但是作为初入人世的孩子来说,家庭教育的确是情商培养的第一道防线 。
也许生活可以不富有,但是情感不能贫苦,乐观的心态对每个人来说都很重要 。作为新新父母,我希望我能够成为我儿子的朋友 。等他成长为一名会快乐生活的普通人时,我想我就可以真正享受我的生活,而生活中却有了一个年轻、乐观的朋友 。想到这些,我就又有些激动了,陪伴孩子成长的动力和激情再次燃起——
随想随写,胡言乱语,希望各位多多包涵 。任何一本书,一个人的经历,都只是借鉴,一定要结合自己的家庭情况,因人施教,用爱去打造一个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式 。和孩子一起成长,感恩!
《规矩和爱》读书个人心得感悟10
接受恩师的邀请,在写下这篇读后感之前,我思量了好久如何构架文章能够表达清楚我的感受 。再次翻看书籍,回想这两年多走过的路,我突然意识到,也许压根就不会有框架,有的就是一个心态,具体说来就是——和孩子一起成长 。
第一次接触这本书,我的孩子还不到两个月 。朋友送来,翻阅过后,感受不是那么深刻,但是对其中一句话很有印象 。那句话的大概印象就是,要从父辈对我们的教育中进行反思 。是的,我的母亲对我属于那种相对高压的教育,学习至上、规矩至上 。从上学开始,自己衣物,自己洗,在培养我独立性的同时,或多或少得缺失了一些少年应有的快乐 。甚至为了我的学习,母亲把家里的电视剧给卖了 。那个时候的我,虽然没有太多的抵触,但是那种近似空虚和孤独的感觉,至今让我难忘 。
按照母亲的想法,我如愿进入大学深造 。但是,母亲万万没有想到,高考志愿我一个省内的学校也没有填,一心想着自己闯荡,全然不顾长辈的心情 。时至今日,母亲埋怨我离家太远,而我也开始后悔,亲情的释放被空间的距离生生地拉扯开 。尽管安家落户首都,孩子天真,丈夫顾家,但是那种思乡的心情和无法照顾长辈的感觉却时不时让自己心塞 。
说了这些,并不是埋怨母亲,而是因为《规矩和爱》的那句话让我想到这些,时至今日,我甚至对我曾经不顾一切的“离家”行为有些许后悔 。映射到我自己身上,为人父母应该怎么做?是延续母亲的做法?还是实行新时代父母所推崇的“自由教育”?
中国有句古话“过犹不及”,凡事不可过度和偏激 。作为华人家庭,尽管接受了一定西式的教育,但是毕竟我们暂时没有能力也没有想法让孩子进入西方社会,所以一定还是有一些传统的内容渗入家庭教育中 。对于传统,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这是必须要做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