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的趣味小故事( 八 )


一看,原来是癞大叔还以睡觉,他心里一惊:“我怎么离井底这么近?”原来,蜗牛睡着以后,从井壁上滑下来4米,蜗牛叹了一口气,咬咬牙,又开始往上爬,到傍晚又往上爬了5米,可晚上,蜗牛又滑下来4米,就这样,爬呀爬,滑呀滑,最后坚强的蜗牛终于爬上了井台 。聪明的小朋友你能猜出来蜗牛用了多少天才爬上井台的吗?
趣味数学小故事14北宋的一个夜晚,一家小酒店的老板正和伙计一起堆酒坛 。因为近来生意特别好,酒坛自然也就多 。老板一边在心里乐,一边盘算着如何发更大的财 。他要把酒坛堆得整整齐齐,美观大方,吸引更多的顾客光临酒店 。
酒坛堆得非常漂亮,一层一层整整齐齐 。酒店门口的招幌迎风飘扬,使人不得不驻足逗留,忍不住想进店喝几盅 。酒店老板得意扬扬之际,想数数酒坛一共有多少只 。可是,数坛子也并不轻松,老板从前面绕到后面,又从后面绕到前面,刚刚擦干的汗水又冒出来了,伙计们都笑了
第二天 。这堆酒坛果然吸引了不少顾客,老板望着酒坛,乐不可支 。这时,一位衣冠楚楚的青年书生走了过来,面对酒坛,若有所思 。老板心想:我昨天为了数清这堆酒坛,花了很大的功夫,这位青年相貌不凡,我倒要考考他看 。
"年轻人,你知道这堆酒坛一共有多少个吗?"老板半开玩笑地问道 。
"这很容易,只要你告诉我这堆酒坛最上面的那层一共几排,每排多少个,一共有几层 。根本不用数,我马上就知道这堆酒坛的数目 。"年轻人这么说话,显然有十足的把握 。
"噢!"老板心想:这位年轻人真会说大话,不妨把他提的条件告诉他,看看他的能耐到底有多大 。于是老板爽快地说:
"最上面那层酒坛是四排,每排8个,第二层是五排,每排9个……"
"好了,一共七层,"年轻人打断了老板的话,不加思索地报出了答案,"一共567个酒坛 。对吗?"
老板一下子惊得连张开的嘴巴也忘记合拢了 。这么快!老板马上把年轻人请进酒店,上茶,敬酒,招待得万分周到 。老板真是打心眼佩服这位青年,又是请教姓名,又是讨教数坛的方法 。
这位青年就叫沈括 。优越的家庭生活条件使他有机会读书,加上他好奇心强,肯钻研,于是他就成了很有才学的人 。沈括回答老板说:"我数这坛子的方法其实非常简单,因为最中间那层共77个,共七层,只要再乘7,最后加上常数28就行了 。"
沈括从小对筹算很感兴趣,读了许多数学名著 。后来自己写成了一本数学专著《隙积术》,专门研究高阶等差级数的求和问题 。沈括数坛的方法就是利用了高阶等差级数求和的方法,要比单纯地数方便多了 。数学上还可能碰到数字更大,项数更多的题目,用这种方法便可一下子迎刃而解 。
趣味数学小故事15趣味数学小故事:巧分家
从前有一位老年人,在他临终时,三个儿子围在床前 。
他对儿子们说:“我有十七匹马,留给你们,三个人分 。分马的时候,老大呢,出力最多,得总数的二分之一老二嘛,得总数的三分之一老三最小,你呀,就拿总数的九分之一 。”
勉强说完这几句,老人就去世了 。三兄弟执行遗嘱时,一致认为这些马是父亲生前心爱之物,决不能将其中任何一匹劈成几块瓜分 。但是遗嘱又要完全照办,如何是好呢?
正巧,这时他们的老娘舅骑马赶来了,听完事由,眉毛一扬,说:“我来分 。”
猜猜看,老娘舅怎样分马?
因为希望每人得到的马都是整数匹,所以根据遗嘱,在分马的时候,马的匹数应该是三个分母的公倍数 。分母2、3、9的最小公倍数是18,因而在分马时的马匹总数最好能成为18的倍数 。老人留给儿子们的马是17匹,老娘舅把自己带来的一匹马临时借出来凑数,共有18匹马参加分配 。
准备就绪,老娘舅开始宣读和执行遗嘱:“……分马的时候,老大呢,出力最多,得总数的二分之一……”宣读到这里,老娘舅数出9匹马,让老大领过去:
老二嘛,得总数的三分之一……”读到这里,老娘舅数出6匹马,让老二领过去:
“老三最小,你呀,就拿总数的九分之一 。”读完最后这一句,老娘舅数出2匹马,让老三领过去:
三位晚辈分到手的马,总和恰好是父亲留下的17匹: 9+6+2=17 。
分马场地上的18匹马,现在剩下最后一匹,这当然就是老娘舅自己带来临时借用的那匹,依然物归原主 。
趣味数学故事集数学知识教育、数学兴趣教育和数学应用教育于一体,具有独特的教学价值与意义 。接下来我为你整理了短小的趣味数学故事,一起来看看吧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