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更多的时候是一种"隐性"的教育,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程,其效果并不是立竿见影的,也不是心理教师一个人所能支撑的保护伞 。要使心理健康教育朝着健康,科学,有效的方向发展,是每一名专业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
在上级领导关怀和正确指引下,学校,家庭,社会紧密结合起来,齐心协力为孩子们架起通向未来的桥梁;寻找智慧的金钥匙;去寻?
学校心理教育年终工作总结2
一学期来,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学校领导、老师的大力关注下,始终坚持做好日常工作,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在帮助学生培养健全人格,保持心理健康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工作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现将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心理健康教育课在规范性、有序性、系统性、生动性方面取得显著的进步 。
心理健康教育课是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渠道之一,是我校课程改革的重要一环 。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有利于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整体开展 。
首先,基于以上的认识,我们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规范课堂进程和课堂内容,活跃课堂气氛方面做了不少努力,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
其次,继续转变观念,从“以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中心,教室为中心”的旧框框中解脱出来,真正确立“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学用为中心,以全体学生的主动参与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角,而是课堂的组织者和设计者,课堂进程的引导者 。本学年,我们努力设计好每一堂心理课,尽量做到以活动为主,以学生的体验为主,在心理教育课堂中运用心理测验、录像、音乐、讨论等多种手段 。这样做的效果就是使每位学生在课堂进程中都有发言的机会,都有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真正做到全体学生参与,学生在热烈有趣的活动中情感得到体验,行为得到训练,同时他们在活动中相互合作,相互沟通,增进了学生间的人际信任和合作观念,使课堂环境更加融洽,课堂效果更加明显 。
以上的改进使心理健康教育课真正成了学生放松身心,完善自我的催化剂,也达到了我们学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的目的 。
二、扎实工作,拓宽渠道,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
专门教育与学科渗透相结合 。强调学校全员参与全过程,参与心理健康教育,选派教师参加省市级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提高广大教师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 。在此基础上,各科教师联系自己所任教的学科适时、适度、有机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使各科都能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针对儿童心理发展的需要而开展的教育活动,旨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学会如何恰当地应付现实生活中所面临的各种压力,如何进行情绪调节等,使学生更有效、积极地适应社会、适应自身的发展变化,促进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发展 。所以促进心理素质提高,预防问题发生才是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标 。
四、展望未来 。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文化观念、生活方式、思维意识都发生着剧烈变化 。当代小学生的心理负荷能力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考验 。有资料表明,在我国约有1/5 左右的儿童青少年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行为问题,如厌学、逃学、偷窃、说谎、作弊、自私、任性、耐挫力差、攻击、退缩、焦虑、抑郁等种种外显的和内隐的心理行为问题 。这些心理行为问题不但严重地影响着儿童青少年自身的健康发展,而且也给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巨大的困扰,直接影响学校教育任务的完成与教育目标的实现 。因此,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迫切的和具有重要意义的举措 。
1.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
从心理学角度看,小学期年龄段为6~7到11~12岁,儿童生长发育比较平稳均匀(少数高年级女生例外) 。特别是脑的神经系统的均匀和平稳的发育构成了小学生心理的协调发展;学习成为主导活动,不仅使小学生智力从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而且也使他们的心理得到迅速发展 。
小学生经历有限,他们的心理活动显得纯真、直率,内心活动容易表露出来 。这个阶段“闭锁性”不明显,他们的情绪和情感富有表情化,喜、怒、哀、乐明显地表现在面部,而且容易变化,不善于修饰和控制 。所以小学阶段,成人与儿童容易沟通,师生之间,亲子之间的关系容易融洽 。
推荐阅读
- 小学班主任线上教学工作总结 小学班主任教学个人工作总结
- 自残的人是什么心理
- 1987年出生的什么时候小学毕业,那一年初中毕业?那一年高中毕业?
- 心理描写和神态描写的好处和坏处 心理描写和神态描写的好处
- 和平精英小学生段位都在什么左右?
- 网店初学者适合卖什么怎么去了解顾客的心理 网店初学者适合卖什么
- 为什么男的喜欢女的叫他爸爸 男的喜欢女的叫爸爸什么心理
- 邓超刘诗诗演的心理罪电视是什么
- 每年中小学安全教育日是在几月份最后一周的周一 每年中小学安全教育日是在几月份
- 家庭不和睦对孩子的心理影响怎么疏导 家庭不和睦对孩子的心理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