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教师个人教学工作计划 高中化学教师教学工作计划范文( 四 )


(3)活化分子和活化能
对该模型的进一步认识可结合教科书上的图示(图1) 。具有足够能量(活化能)的分子——活化分子的碰撞是有效碰撞的必要条件,但不充分 。只有当活化分子采取适合的取向进行碰撞时才能反应 。
活化分子——具有较高能量,能够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 。
活化能——活化分子高出反应物分子平均能量部分
教科书以活化能为0的反应从另一个侧面说明有效碰撞模型的合理性 。进一步说明了活化能的大小与化学反应速率的关系 。
结论:某一化学反应的速率大小与单位时间内有效碰撞次数有关;而有效碰撞次数的多少与单位体积内反应物中活化分子的多少有关;活化分子的多少又与该反应的活化能的大小有关 。活化能的大小是由反应物分子的性质决定的,而反应物分子的性质又与分子的内部结构密切相关,可以说,反应物分子的内部结构是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内因 。那么,对于一个特定反应,人类如何使用和控制,还需要研究外部条件对它的影响 。这将在后面的学习中继续讨论 。
最后教科书特别指出: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可以用实验方法测定,当实验条件不同时,会得出不同的结果,催化剂的应用就是实例之一 。人们尚未掌握化学反应活化能的有效的理论推算方法,这种留有缺憾的教学观点值得关注,既有利于学生客观地认识科学规律,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
关于催化剂,在化学2中已有介绍,这里着重说明催化剂的作用、意义,在第二章中进一步从由于催化剂的参与改变了活化能,从而改变了反应速率来认识催化剂的作用 。
高中化学教师教学工作计划范文4
一、指导思想
以化学新课程标准为指引,认真落实学校教学工作计划,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目标,抓好常规教学,夯实基础,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的方法和手段,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作为教学教研工作的中心任务 。
二、现状分析
1、教材分析:
选修内容是最基本的化学反应原理,包括反应速率、反应方向及限度等问题 。从理论的高度认识酸、碱和盐的本质及其在溶液中的反应 。对于大家已经熟悉的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关系,将以反应热与反应物的物质的量的定量关系为主 。以化学能和电能的相互转化为基础的电化学过程和装置,如电池、电冶金和金属腐蚀等,是富有时代气息和应用广泛的领域 。作为化学原理应用于实际的每个实例,都是那样的有趣和富有启发性 。
2、学情分析:
理科班大多数学生有学习化学的兴趣,有较好的学习习惯和一定的学习方法 。但学生程度参差不齐,由于高一课时紧,内容多,部分学生必修1、2的知识遗忘较严重,理解掌握上差别较大 。有极个别学生基础薄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
三、工作目标
1、以学校教学工作计划为指导,围绕化学教研组计划要求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认真研究和学习高考考试说明,做好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工作,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研究,增强对新课标的理解和驾驭能力,立足课堂开展教学研究,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化,转变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加强常规教学的同时,积极开展科研课题的实验和研究,以及为高三培养化学尖子作好培优工作 。
2、根据学校教学工作计划,结合学科实际,落实各项教研和教学常规工作 。树立质量为本的教学理念,全面推进教学改革,确保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不断更新教育观念,积极投身教学改革,促进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
四、具体工作措施
1、认真做好教学常规,确保教学有效开展
深入备好每节课,按照课程标准地要求,积极认真地做好课前地备课资料地搜集工作 。然后,备课组共同研讨确定学案内容,根据班级具体情况适当调整、共享 。部分章节内容制作成教学课件后,再根据班级具体情况适当调整、共享 。此项工作上课前两至三天完成 。认真上好每节课,积极实践新课程理念,把握好课堂,提高课堂教学地实效性 。精心设置习题,合理、分层布置学生作业,书面作业要求全批全改;学生配套教辅不定期抽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及时反馈 。精选每章地测验题,与备课组共同出题,并要达到一定地预期效果 。对每一次测试要认真分析,总结,为学生确定合理地目标 。
2、积极开展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