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次拒绝诺贝尔奖的人 中国谁拒绝了诺贝尔文学奖( 二 )


对此,鲁迅在回信中写道:
或者我所便宜的,是我是中国人,靠着这“中国”两个字罢,那么,与陈焕章在美国做《孔门理财学》而得博士无异了,自己也觉得好笑 。我觉得中国实在还没有可得诺贝尔赏金的人,瑞典最好是不要理我们,谁也不给 。
陈焕章的《孔门理财学》按照西方经济学原理,分别讨论了孔子及其儒家学派的一般经济学说及其在消费、生产、公共财产方面的思想 。在鲁迅看来,陈焕章的做法是可笑的,不过是迎合了西方人的想法而得了个博士文凭 。
鲁迅认为,如果自己靠着批判“国民性”问题而得诺贝尔文学奖,那也会跟陈焕章一样可笑,本质都是迎合西方人 。退一步来讲,就算西方人对中国没有偏见,确实是想好心照顾一下中国,那同样也是可笑的 。
此外,鲁迅还想到了一个更深刻、更现实的问题 。如果自己得奖了,那么代表的并不仅仅是个人,当局肯定会掺和进来大作宣传 。可是当时的社会现状令鲁迅非常不满,他不愿意成为一个粉饰太平的工具 。对此,鲁迅在拒绝信中写道:
我眼前所见的依然黑暗,有些疲倦,有些颓唐,此后能否创作,尚在不可知之数 。倘这事成功而从此不再动笔,对不起人;倘再写 。也许变了翰林文字,一无可观了 。还是照旧的没有名誉而穷之为好罢 。
鲁迅向来痛恨“看客”“帮凶”,他非常害怕自己得奖后被当局利用,不得不写一些粉饰太平的“翰林文字” 。鲁迅的担心并非多余,因为如果他真的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话,当局很可能会借此大做文章,将鲁迅宣传成为“官方文人” 。
【9次拒绝诺贝尔奖的人 中国谁拒绝了诺贝尔文学奖】鲁迅的这些担忧,虽然都是建立在被提名后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基础上,却也鲜明地体现出了鲁迅高尚伟岸的人格、深刻的思想以及博大的胸襟!谨以此文,向鲁迅先生致敬!感谢阅读,欢迎交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