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一刻钟是多长时间? 古代一刻钟是多长时间

古代一天十二个时辰 , 一个时辰就相当于现代的两个小时 , 一个时辰八刻钟 , 一刻钟相当于现代的15分钟一刻钟等于多少分钟。子时是半夜11.00到13.00 , 以此类推子丑寅卯 。
俗话说 , 一寸光阴一寸金 , 寸金难买寸光阴 。所以 , 时间对于人们来说 , 是非常珍贵的 。人生就是短短的几十年 , 需要好好把握这仅有的时光 , 不然 , 时间一去不复返 , 转眼就是一辈子 。
在《汉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夜漏未尽一刻” 。那么 , 这里的“一刻”是现在的十五分钟吗?在古代 , 为什么会用“一刻钟”来表示十五分钟呢?这其中 , 又有什么含义呢?
对于“一刻”的含义 , 肯定是有的 , 至于 , 为什么要用“一刻”来表示 , 就需要从古代的计时工具说起 。
中国是世界上最先懂得计时的国家 , 在农耕时代刚开始的时候 , 中国的古人就十分注重对时间的计算 。在不同的朝代和时期 , 科技发展水平和经济水平的不同 , 计时器的种类和使用方法也就有着很大的区别了 。在古代 , 计时器主要有圭表、日晷和漏刻等 。
那么 , 这些计时器又有着什么样的区别呢?
首先是圭表:圭是平卧放置的尺子 , 表则是垂直放立的标竿 , 由圭和表组成的器物就是圭表 。早在商周时期 , 圭表就已经被人们广泛使用了 。它主要是利用太阳照射出垂直在标竿影子长度的原理 , 来测量日影的长度 , 从而 , 计算出时间 。
另外 , 根据圭表测量出日影的变化 , 还可以用来辨别方向和确定节气 。除此之外 , 圭表还可以用来测量冬至日的所在 , 然后 , 确定回归年的长短 。现在 , 我们到北京故宫、沈阳故宫、承德避暑山庄等地旅游参观时 , 还可以看到日晷的身影 。
其次就是日晷仪:这个计时器又被人们称为“日规”和“日晷” 。这个计时器可以说是圭表的进化版 , 因为 , 它是从圭表演变出来的 。在西汉以前 , 人们普遍使用日晷来测量时间 。其实 , 日晷是由一个石头做成的晷盘和用铜做成的晷针组成的 。
【古代一刻钟是多长时间? 古代一刻钟是多长时间】
一般情况下 , 人们会在晷盘的正反两面 , 划分出十二个大格子 , 一个大格子就代表两个小时 。在使用日晷的时候 , 人们只需要观察日影在晷盘的哪个位置 , 就可以知道时间了 。日晷和圭表一样 , 都是通过观察日影来推算时间 。
不过 , 日晷有一个缺点 , 就是在晚上和下雨天的时候不能用 。为了克服日晷这一缺点 , 人们就发明了可以在晚上使用的月晷 。这样一来 , 无论是白天还是晚上 , 都可以推算出时间了 。不过 , 要注意的是 , 无论是日晷还是月晷 , 都不可以在阴天或者下雨天使用 。
最后就是漏刻:漏是指漏壶 , 刻则是指划有刻度的箭 , 这是放在漏壶中标注时间的零件 。由于 , 日晷和月晷的缺陷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 所以 , 任何时候都可以使用的漏刻 , 应运而生了 。清朝人对它的评价极高 , 他们认为古代能够测出十二个时辰的计时器只有漏刻 。
漏刻又叫作漏壶 , 实际上 , 它是一个水钟 。早在春秋时期 , 人们就已经掌握了用水来计算时间的方法了 。各个朝代都有一个专门的部门管理漏刻 , 民间更是普遍使用 。这个在《隋书》中也有记载 , 据说 , 当年黄帝创漏水的方法 , 就是为了把白天和黑夜划分开来 。
后来 , 这一工作由挈壶氏负责 , 挈壶氏也就是掌管漏刻的官员 。因为 , 漏刻一般用铜壶来装水 , 滴漏来计算时刻 , 所以 , 它又被称为“铜壶滴漏” 。这种计时器很简单 , 只要在壶里装水就可以了 , 水会从壶底的小孔里流出 。
如果 , 能在一天一夜里滴完了壶中的水 , 那么 , 这就是二十四个小时 。这个时候 , 被平均划分在箭刻上的一百个刻度就是二十四小时 , 一个刻度就是十四分四十秒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