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第一学期教研工作计划 学校第一学期教研工作计划8篇( 五 )


(二)专项研究"教学评一致性教学"
1、展示活动推进
学科基地学校自主向教研室申请 "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实践展示 。在展示活动中,名师工作坊坊主和学科带头人要积极带头示范引领 。名师工作坊是否参与学科基地的展示作为优秀名师工作坊和坊员的评价依据 。
2、单项评比交流
(1)新课标培训与考试
开学初,对全县学科教师进行新课标培训 。根据教研室现有学科教研员情况,县教研室对小学语文、数学、英语和初中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历史学科的老师进行培训,学期末进行新课标考试,加强各学科教师研究课标、研究教材的意识与能力 。
(2)分解课标比赛
做分解课标培训活动,以名师工作坊为单位,组织学科团队进行分解课标团体比赛和研讨活动,指导老师们如何恰当地分解课标,将上位的课程标准落实到课堂教学中 。
(3)课程纲要的编写
做好课程纲要的编写讲座,教给老师们方法,引导老师编写课程纲要,形成课程资源,深入"教学评一致性"的研究 。
3、迎接考核评比
扎实做好"教学评一致性"的研究,引领老师们自觉实践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改变课堂生态,以达优争先的目标迎接市教研中心对我县教育局教研室的考核评比 。
(三)强化课题研究行为
以研究与培训同步提高教研实效为目标,以双加强(加强对立项的市、区两级课题的开展与深入,加强县级微课题的研究与管理)工作方式为重点,提高教研工作实效,努力为学校以课题引领的教育特色提供有意义的业务指导和专业服务 。
1、跟踪指导市级、区级立项课题
对立项的市、区两级课题做好跟踪指导,督促实验校召开课题协作会、阶段总结会等,完善过程资料,随时发现问题随时修正方案,不断总结可供借鉴的经验,不断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 。
2、 加强县级微课题的管理
为激励一线教师课题研究的积极性,我们在对申报的课题进行专业指导的基础上,对46个课题以签字盖章的形式批准立项 。但我们并未颁发立项证书,原因是立项的部分课题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有待于边做边继续修改完善 。为避免这么多的课题流于形式,我们觉得应该严格在成果上把关,即在结题上把好关口 。
怎样对这些立项的微课题进行管理呢?思路如下:
(1)依托学校把关、教育局教研室参与的方式进行成果鉴定 。
(2)由课题负责人向学校提出结题申请,再由学校向教育局教研室提出结题申请 。
(3)结题时以成果展示为主、汇报和资料为辅 。汇报以工作报告为主、研究报告为辅,淡化学术性;资料可以放宽要求,形式多样,可以是论文、教育叙事、随笔、案例等 。不求全面,只求成果 。
(4)结题申请在申报截止时间前一个月提出,方便教研室统筹安排 。
(5)如有特殊情况没有及时申请结题的,可以推迟一个学期的时间 。在规定期限内不申请展示汇报的视为自动放弃 。
(6)汇报之后,成果明显的,由教育局教研室颁发结题证书 。
(四)举办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赛
为进一步加快我县教育改革的步伐,加强学科建设,促进教学管理,培养和造就具有专业水平的教师队伍,更好地发挥名师效应,带动一批教学业务骨干快速成长,本学期特举办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大赛,为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平台 。
(五)加强教研室自身建设
继续加强教研员专业指导能力,建立定点联系学校制度和跟进式教学指导制度 。每学期撰写思路清晰、有创新的教研计划和总结,保证每项工作都落实到位;每学期听课不少于60节,并改变指导方式,不仅听课评课,还要指导老师们备课,对"教学评一致性"实验校进行跟进式指导,辐射带动义务教育段所有学校深入"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实施;每学期指导教师编制一册书的课程纲要,带动学校骨干教师编写每册书的学期课程纲要和单元课程纲要;主持或参与学校一项课题研究,引领老师们做好微课题研究工作;每年至少在县级以上做一次学科讲座,包括课标培训、教材分析、课改专题等;经常撰写课改论文,积极在《固阳教研》上发表;指导老师的教学案例在《固阳教研》杂志上发表,案例上附有教研员专业的点评,引领教师深入进行基于课标和我县课改实际的教学研究;指导学科基地学校进行各种主题展示汇报,如学科课改特色课、"教学评一致性"展示课、微课题成果展示等;每年至少撰写一篇调研报告;每年度召开一次学科教研成果年度报告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