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赫为何提议加入新的奥林匹克格言 奥林匹克的格言是谁提出的

国际奥委会第137次全体会议10日举行 , 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在总统选举中成功连任 。后来 , 他建议 , 为了更好地应对后疫情时代 , 在奥林匹克格言“更快、更高、更强”之后加上“一起”二字 。你觉得这个怎么样?让我们听听专家们的讨论:

巴赫为何提议加入新的奥林匹克格言 奥林匹克的格言是谁提出的

文章插图
陈璇
【巴赫为何提议加入新的奥林匹克格言 奥林匹克的格言是谁提出的】北京体育广播 , 双奥之声采访人员
再次当选国际奥委会主席后 , 巴赫向大家提出了一个建议 , 他希望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讨论 。他说:“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中 , 我们艰难地认识到 , 我们可以在体育和生活中实现更高、更快、更强的奥林匹克格言 , 但这一切的前提是团结 。因此 , 我建议 , 为了表达团结的信念 , 实现奥林匹克格言“更快、更高、更强”的目标 , 我们需要加上一个词 , (一起)一起?”
在广为人知、广为流传的奥林匹克格言“更快、更高、更强”的背后 , 巴赫提出再加一个词“在一起” , 可以翻译为“在一起 , 或者携手在一起” 。这背后的信息和意义是什么?新华社体育部主任徐积仁认为 , 这一建议来得正是时候 。“包括东京奥运会在内的全球奥运会都受到疫情的影响 , 这可能会影响奥林匹克大家庭的凝聚力 。巴赫主席提出“在一起” , 就是说我们要有共识 , 我认为这是非常及时和必要的 。现在 , 说到参加奥运会 , 是否举办比赛 , 分歧越来越大 , 影响了奥运会的一些核心价值观 。我认为“在一起”有两个意思 。一个是我们可以一起克服困难 , 另一个是我们可以一起玩得开心 , 一起享受生活 。也就是说 , 这对年轻人指明了未来奥运改革的方向 。”
巴赫为何提议加入新的奥林匹克格言 奥林匹克的格言是谁提出的

文章插图
巴赫在会上做口头提议时 , 国家奥委会官方网站的头像被巴赫主动替换 。图中 , 奥林匹克格言“更快、更高、更强”用逗号区分 , “在一起”后面是括号符号 。侯坤是国际奥委会文化和奥林匹克遗产委员会的成员 , 也是奥林匹克文化的倡导者 , 他认为这一象征意义深远 。“我想很多人在看这个问题的时候都没有注意到这个突进 。我觉得这是最深刻最精彩的概念 。更快、更高、更强 , 这是由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创始人顾拜旦先生决定的 。国际奥委会采用的这个口号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 。已经一百年了 , 是奥林匹克运动非常重要的体现 。这个破折号的使用实际上继承了前一个破折号的“在一起” 。现在国际奥委会的后缀加起来更强了 。他们在一起更强吗?理论上 , 不仅东京奥运会、北京冬奥会是这样的概念 , 未来也是这样 。也就是说 , 当我们面对新的复杂环境、新的国际形势和这场疫情时 , 我们都需要团结 , 我们都需要坚定的信心走到一起 , 推动奥林匹克运动向前发展 。
近年来 , “在一起”一词频繁出现在国际奥委会的话语体系中 。今年年初 , 中国运动员谷爱凌为国际奥委会宣传片配音 , 呼吁大家超越极限 , 坚守信念 。一年后 , 他们将去北京参加冬奥会!宣传片的名字叫《一起变强》 , 一起强大 。去年 , 北京2020年冬博会开幕时 , 巴赫发表了题为《在奥林匹克精神的感召下一起变强》的特别演讲 。“一起变强”已经成为国家奥委会的口号 。奥林匹克运动不仅是个人的超越 , 也是集体和全球共同努力和力量的体现 。
在古代奥运会上 , 每次奥运会期间 , 交战的城邦都必须停止战斗 , 违反者将被禁止参加未来的奥运会 。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 , 挪威提出恢复奥林匹克休战精神 , 从奥运会开幕前一周至奥运会闭幕后一周停止休战 。南斯拉夫内战因1994年冬奥会而暂时中止 , 随后 , 在1998年日本长野冬奥会之前 , 美国曾扬言要进攻伊拉克 , 但由于“奥林匹克休战”的有效解决 , 战争并没有在1998年爆发 。在奥运会的历史上 , 奥运会一直不仅仅是体育运动 。2016年里约奥运会 , 由10名难民组成的“难民奥林匹克运动员队”亮相赛场 。在平昌冬奥会开幕式上 , 韩朝两国代表团共同接过了“朝鲜半岛国旗” , 共同以体育的名义 , 奥运会已经承载了更多的意义 。徐积仁说:“奥运会涉及的政治纠纷越来越多 。20世纪80年代 , 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和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 , 由于东西方的相互抵制 , 奥运会遭受了巨大的破坏 , 巴赫总统也是受害者之一 。作为击剑运动员 , 他没有机会参加莫斯科奥运会 。国际奥委会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我报道我第一次参加奥运会是在1992年的巴塞罗那 , 那届奥运会实现了奥林匹克大家庭的团聚 。我记得那句口号是“永远的朋友”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