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常识维生素疗法( 六 )


. 富含维生素B1的食品:肉类、酵母、带荚的果实、谷类 。
缺乏维生素B2:皮肤病、神经失调 。富含维生素B2的食品:肉类、牛奶 。
缺乏维生素B5:易怒、痉挛 。
.. 富含维生素B5的食品:肝、酵母、谷类 。缺乏维生素B12:恶性贫血 。
富含维生素B12的食品:肝、肉类、鸡蛋、牛奶 。缺乏维生素C:坏血病 。
. 富含维生素C的食品:柠檬、水果、青椒、白菜、土豆 。缺乏泛酸:胃肠炎、皮肤病 。
.. 富含泛酸的食品:肝、酵母、鸡蛋 。
缺乏叶酸:贫血 。
.. 富含叶酸的食品:蔬菜叶 科学对待维生素过量问题 相对来说,维生素A、D(即鱼肝油制品)是两种比较"危险"的维生素,在实际应用(主要用于儿童补钙)中有很多过量中毒的案例 。因此服用这两种维生素时一定要严格掌握剂量,不可随意吃之 。
其他的几种有抗氧化作用的维生素,包括维生素C、E、胡萝卜素等,以及维生素B族的毒性很低很低,即使过量一些也不会导致什么严重后果 。值得注意的是,几乎所有研究维生素保健作用的实验中应用的维生素剂量都远超过它们的生理需要量,在一些干预性研究项目中,所用维生素的剂量是生理需要量的几倍或几十倍 。
虽然在实际应用时,并不一定要用这么大的剂量,但是这仍然让一些专家担心会造成维生素的滥用,并反对服用大剂量维生素延缓衰老,预防疾病或癌症 。因为即使是上述三种毒性极低维生素,剂量过大时仍然会对健康造成不良影响,例如维生素C超过4克/天(大约相当于每天吃半瓶维生素C)会引起尿路结石;β-胡萝卜素超过50毫克/天(大约相当于每天吃10个胶囊)可能会造成皮肤黄染;维生素E超过1万单位/天(大约相当于每天吃100丸)会引起肝功能变化 。
不过,更多的专家仍然支持服用大剂量抗氧化维生素,因为实际应用时几乎没有谁会几近"疯狂"地服用这么大的剂量,所以这些副作用通常只能在动物实验中"做"出,只配吓唬人 。另外,大剂量维生素 。
维生素(vitamin)又名维他命,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必需的一类有机物质,也是保持人体健康的重要活性物质 。
维生素在体内的含量很少,但在人体生长、代谢、发育过程中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各种维生素的化学结构以及性质虽然不同,但它们却有着以下共同点:①维生素均以维生素原(维生素前体)的形式存在于食物中②维生素不是构成机体组织和细胞的组成成分,它也不会产生能量,它的作用主要是参与机体代谢的调节③大多数的维生素,机体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足,不能满足机体的需要,必须经常通过食物中获得④人体对维生素的需要量很小,日需要量常以毫克(mg)或微克(ug)计算,但一旦缺乏就会引发相应的维生素缺乏症,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害 。
维生素与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3大物质不同,在天然食物中仅占极少比例,但又为人体所必需 。维生素大多不能在体内合成,必须从食物中摄取 。
维生素本身不提供热能 。有些维生素如 B6、K等能由动物肠道内的细菌合成,合成量可满足动物的需要 。
动物细胞可将色氨酸转变成烟酸(一种B族维生素),但生成量不敷需要;维生素C除灵长类(包括人类)及豚鼠以外,其他动物都可以自身合成 。植物和多数微生物都能自己合成维生素,不必由体外供给 。
许多维生素是辅基或辅酶的组成部分 。维生素的发现 维生素的发现是20世纪的伟大发明之一 。
1897年,C.艾克曼在爪哇发现只吃精磨的白米即可患脚气病,未经碾磨的糙米能治疗这种病 。并发现可治脚气病的物质能用水或酒精提取,当时称这种物质为“水溶性B” 。
1906年证明食物中含有除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无机盐和水以外的“辅助因素”,其量很小,但为动物生长所必需 。1911年C.丰克鉴定出在糙米中能对抗脚气病的物质是胺类(一类含氮的化合物),它是维持生命所必需的,所以建议命名为“ Vitamine” 。
即Vital(生命的)amine(胺),中文意思为“生命胺” 。以后陆续发现许多维生素,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生理功能不同;也发现许多维生素根本不含胺,不含氮,但丰克的命名延续使用下来了,只是将最后字母“e”去掉 。
最初发现的维生素B后来证实为维生素B复合体,经提纯分离发现,是几种物质,只是性质和在食品中的分布类似,且多数为辅酶 。有的供给量须彼此平衡,如维生素B1、B2和PP,否则可影响生理作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