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古诗教学方法和技巧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方法( 五 )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 , 诗歌的教学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利用对古诗词的吟诵训练 , 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吸收我国灿烂的古代文化中的有益元素 , 还可以通过阅读古诗歌让学生的情操得到陶冶 , 并且有效增强学生的想象力 , 让他们潜移默化地融入祖国的传统文化当中 , 从而使学生能够逐步从内心培养起对文学的强烈兴趣和爱好 。为了保证古诗歌教学能够达到上述目标 , 小学语文教育者要及时了解新时代对古诗歌的教学规定 , 结合古诗歌的特点 , 深入探索小学生学习诗歌的最优化的方法和合理的策略 。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 , 谈一谈自己对这一教学活动的看法和观点 。
一、引领同题比对 , 培养良好情操
中华民族所传承的文化是一个蕴藏了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化 , 是一种长久时间形成的深厚文化积淀 , 其中包括着行为的基本准则 , 融人了中华民族的很多优良传统 , 也包含着对高尚道德情操的重视 。。因此 , 开展古诗歌的教学工作 , 可以明显提升小学生的精神境界 , 培养小学生的良好情操 , 规范好小学生的.正常操行 , 并且为保证小学生人格的正确塑造提供了重要机会 , 对于小学生能力的发挥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以《示儿》这篇文章教学为例 , 可以在课前向学生讲述陆游的生平 , 让学生们了解这位南宋的爱国诗人的爱国情操和他报国无门的情感 , 体会到诗人“故土未复身先死 , 长使英雄泪满襟”的感怀 。同时 , 利用课外时间介绍学生阅读林升的《题临安邸》和陆游的另一首诗词《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 从而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从“暖风熏得游人醉 , 直把杭州作汴州”中对当时的统治者的揭露到“遗民泪尽胡尘里 , 南望王师又一年”的爱国人士的情怀 , 从而在情感上形成非常强烈的对比 , 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国家遭受侵略的痛苦 , 和陆游忧国忧民的情怀形成一定的共鸣 , 从而体会到陆游至死企盼光复故国的爱国情怀 。(语文教学论文 )正是通过上述古诗词教学活动的开展 , 使得古诗词的阅读教学和我们民族优秀文化遗产传承之间紧密的联系起来 , 从而便于小学生更好地吸收到知识营养 , 更好地从母语艺术中接收优良民族传统的延续 , 使得学生从小就能在心田里耕种下茁壮的文化种子 。
二、引领吟诵品味 , 体会诗歌之美
我国古代诗歌具有语言优美的特点 , 能够借助音韵 , 表达出丰富的情感 。一般来说 , 古诗词创作过程中非常重视满足平仄音韵的要求 , 体现出非常强烈的音乐美感 , 使阅读者感受到朗朗上口的音乐节奏 。由此 , 在进行古代诗歌阅读教学时 , 教育者应当指导学生学会诵读的正确方式 , 从而让他们在诵读过程中能够更加直接地感悟到古诗词的伟大内蕴 , 从而能够得到超越字面含义的丰富的文学知识 。通过这种教学活动 , 保证学生在学习古诗时 , 充分得到美的享受 。为此 , 教师不能只是停留在一般停顿和简单韵律的阶段 , 而是应当表达出诗句中的轻重缓急 , 从而体现出情感这一古诗的核心灵魂 。举例来说 , 在诵读“孤帆远影碧空尽 , 唯见长江天际流”这一佳句时 , 可以将“流”字适当延伸 , 并在音量上渐读渐轻、渐轻渐远 , 使李白对孟浩然所寄托的依依惜别的心意得到突出;对于“姑苏城外寒山寺 , 夜半钟声到客船”这句来说 , 在诵读时 , 整个句子都应当以既长且慢的语调读出 , 以便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 , 可以轻松地进入“夜宿扁舟听夜钟”的落榜书生的心灵中去 。除了提高自身诵读的技巧外 , 教者还可以恰当地采用配乐的方式来增加范读的感染力 , 这也能够对学生读诗的热情加以激发 。需要注意的是 , 对配乐进行选择时 , 要符合诗词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的需要 , 所以一般应以选择中国古曲为主 , 尽量少用或不用西方乐曲 。
三、引领延伸拓展 , 增进文化积淀

推荐阅读